close
片名:中央車站 Central Station (Central do Brasil)


導演:華特薩勒斯 Walter Salles
編劇:Marcos Bernstein
原作:João Emanuel Carneiro
發行日期:13 March 1999 (Taiwan)
製片:亞瑟康 (Arthur Cohn)
演員:菲南妲蒙坦娜葛羅Fernanda Montenegro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Vinícius de Oliveira
瑪瑞莉亞貝拉Marília Pêra
得獎紀錄:1998年柏林影展最高榮耀金熊獎、最佳女主角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以及多項國際大小影展大獎(相關連結http://imdb.com/title/tt0140888/awards)
IMDB :8分
JTR不負責任評價:好片一部值得慢慢欣賞   


內容簡介:

  朵拉是一個退休的教師,在里約熱內盧最主要的火車站-中央車站爲不認識字的人寫信,寫一封信一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一天,安娜帶著她的兒子約書亞到了車站,寫信給他素未謀面的父親。朵拉和鄰居艾琳以念別人的信為樂,他們認為重要的信才寄,其他則統統扔掉,如果意見不合則放在抽屜裡,約書亞給父親的信就在其中。第二天安娜與約書亞再度前來,口述了第二封信給耶穌,但一岀車站,安娜就發生車禍死亡。朵拉因為同情心的驅使,帶著約書亞以及信件去北部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的感情卻越來越親近......

不負責任影評:  
  大年初一那一天看了蒙塵已久卻遲遲未看的《中央車站》,這是拍過《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導演Walter Salles在1999年的成名作,整部片感人至深,看完感觸很多,以下是JTR的不負責任影評。

《中央車站》尋找天堂
文:JTR
  你是否會帶著一個非親非故的人散盡家財,長途跋涉,只為了找到他心中的天堂?
  不管答案為何,看完中央車站以後相信心中會有新的想法。
  一開始導演便以蒙太奇的手法讓我們看到,那些文盲毫不保留的向朵拉傾訴他們的心聲,即便朵拉是多麼的不耐煩及冷漠。這些人其實是無奈的,他們的親友不在身邊,沒有人可以分擔他們的喜怒哀樂,卻又沒有能力寫信,他們不得不選擇這麼一個地方來當他們的告解窗,對他們來說,朵拉就像神父,替他們將自己的話傳到天堂,那一封封的信其實就如同日常的禱告一樣,他們只能暗自祈求上帝能夠聽的見。
  車站是相遇的地方,卻也是別離的地方,那兒的流動迅速,卻不見得帶有任何感情。整部片很深刻的表現出巴西的人文風景。看到那裡就連第一大城都有這麼多的文盲,而在人口流動量大的中央車站死了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稀疏平常,週遭的人對於死亡事故可以如此平凡的看待,平凡到片頭一個偷東西的小男孩直接被商人就地處決,平凡到在車禍發生的當下,竟然沒有人對小男孩伸出援手。那裡的人們顯得自私,但卻是不得不自私,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顧,是沒時間、也沒有多餘的情感去管別人死活的。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很難想像這些事情發生在台北車站的樣子吧。
  導演從片頭便塑造了一種很無助的氛圍,而約書亞尋找爸爸的過程,其實就是無助的人在尋找希望的過程,前方一切都是未知的,然而如果不向前走,就永遠無法脫離這團泥淖,永遠在渾沌中打轉。約書亞是懷著希望的人,而朵拉早已習慣了這孤伶伶、冷冰冰的環境,早已習慣了週遭沒有一點情感的存在。然而約書亞帶她走向了追尋希望的道路,而這個旅程如同所有渴望救贖的人們所必經的,是困難重重的。
  導演在人物的取名上巧妙的做了某種隱喻。約書亞、以賽亞和摩西和耶穌都是聖經上的名字,而約書亞的爸爸耶穌以及他所在的地方,代表的是上天以及未知的「希望」。雖然最後小男孩並沒有找到耶穌,但是卻有了兩個哥哥和一個溫馨的家,朵拉仍然帶著約書亞找到了「天堂」。
  而「遇見」和「別離」也是整部片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從約書亞和媽媽的死別、約書亞和朵拉的相遇、約書亞和哥哥的團圓,約書亞和朵拉的傷別,甚至是一路上那些有所交集的旅人們,導演不斷的重複著這些在人的一生中也會發生的循環。而約書亞和朵拉也不斷展現著他們情感與情感間的離合,兩個人的心也從一開始的多層防護罩,變成緊緊相依。那種感覺是即使別離,也可以清楚感覺對方心跳的頻率。「遇見和別離」的主題也是這部片能夠貼近人心之處。
  朵拉在一開始就以冷漠以及疏離的都市人嘴臉出現,她把許多人的信都當每日笑話來消遣,念完就扔到一個抽屜裡,甚至是將其撕毀。對於朵拉來說,她只是日復一日機械化的寫下那些對她毫無意義的字句,來換取那些賴以維生的金錢。而在約書亞變成孤兒以後,甚至還為了一己的私慾就將其賣給人口販子以換得一台新電視。然而在冷漠的外表下,朵拉仍然有著屬於人的憐憫心,這點可從她冒著生命危險將約書亞從人口販子那救出看到。而帶著約書亞上路尋找耶穌後,從一開始的厭惡、不耐煩,到後面的牽掛和在意,朵拉的心也慢慢的因為這個與她無親無故的小男孩而軟化。
  或許我們可以說約書亞彌補了朵拉從小所欠缺的親子關係,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導演給了我們很多線索,父親的長年在外和拈花惹草造成了朵拉性格的扭曲,對人的不信任以及許多的負面想法,這從她打旅途一開始就對約書亞對耶穌的美好想像做出負面評論便可窺之一二,尤其是她酗酒以及不結婚,明顯是將其父親的形象投射在全天下的男人身上。但和小男孩的這趟旅行改變了她。
  而約書亞雖然年僅九歲,然而卻有著一雙如成人般看透世界的眼,而又以其孩童的純真,不斷的戳破成人世界的謊言,因此對於總是以謊言偽裝自己的朵拉來說,約書亞的話句句刺耳卻又一針見血。然而,約書亞的話卻改變了朵拉,從一開始的冷漠到後面的既如母子又如忘年之交,朵拉慢慢的敞開了自己的心防,開始以最真摯的情感來面對約書亞,面對這個世界,尤其最後當和約書亞一步步拼湊出了真實的耶穌───那個什麼都會做,始終愛著自己老婆和孩子的爸爸,以及看到兩個哥哥對於這個從未謀面小弟的愛,朵拉的心已不再冷冰冰。結尾,朵拉換上了約書亞送給她的洋裝離去,也同時帶走了約書亞送給她的一顆溫暖,會跳動的心。在約書亞找到天堂的同時,相信朵拉也看到了天堂的模樣。
  導演沒有用什麼太艱澀的拍攝手法,從一開始以蒙太奇的手法剪輯岀中央車站那些需要寫信的民眾的心聲以及朵拉的日常生活後,全片即採直敘的方式進行,帶著觀眾一同參與這段充滿情感的旅程。而小童星Vinícius de Oliveira和飾演朵拉的Fernanda Montenegro真情流露的演技更是讓觀眾完全的融入了劇情當中,劇情雖然平凡但卻有著不凡的張力,值得推薦。



相關圖片:http://us.imdb.com/title/tt0140888/mediainde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uchung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